今天,《重庆日报》第七版刊登了我校党委书记刘嗣方的署名文章《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详细论证了高水平开放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还指出,要在高水平开放中提高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持续提升超大城市发展、服务和治理能力,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重要路径参考。版面及具体内容如下: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刘嗣方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重庆的两项重大任务。新时代背景下,治理现代化的城市必然具备国际化的特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也是加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重庆这样一座地处中国西部和内陆地区的超大城市,实现现代化治理更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氛围和环境。要坚持把开放发展理念融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各领域全过程,紧扣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以开放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大力弘扬“开放”的城市精神,加快建设开放之城,着力提升重庆国际化程度、增强全球竞争力,在高水平开放中提高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持续提升超大城市发展、服务和治理能力。
高水平开放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内在要求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理念、机制、方法及手段,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把开放发展理念贯穿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一体、整体协同和内外联动并重。统筹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效能治理,既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面临的挑战,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统筹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
百年变局下,现代化治理与高水平开放紧密关联,开放在推进现代化治理格局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有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引进用好高端创新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加速重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增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功能,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依法有序跨境流动和全球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促进高水平开放与深层次改革协同联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打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要求,有助于紧紧抓住“人”这个城市的核心,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和城乡居民收入,创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在当今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防范化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在开放条件下增强城市韧性、管控城市风险、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客观趋势,有助于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互鉴,携手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共同开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国内超大城市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共性与特性,以全球视野审视超大城市治理路径,以国际视野谋划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把握好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现代化治理中扩大高水平开放,在高水平开放中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新篇章。
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对于地处内陆地区的重庆而言,需要树立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理念,在多重国家重大战略相互叠加、彼此衔接中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学习借鉴国内外超大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以开放促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创新适应数字时代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以高水平开放增强治理内动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厚植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坚实物质基础。要聚焦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打造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迭代升级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大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枢纽港产业园,建设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内陆开放综合服务体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强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更大力度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更好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联动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提升超大城市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
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治理协同性。要推动治理体系的开放协同,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三级贯通、五级调用、多跨协同的数字治理为核心主轴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构建更加开放、多跨协同、互促共享的城市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有序自由流动,以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助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为治理汇聚全域资源、整合全域力量,全面重塑系统开放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格局。要推动跨区域治理开放协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以国土空间规划指引城乡空间融合治理,促进条块分割向整体协同、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在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动跨都市圈、跨城市群、跨区域协同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协同治理,有效利用国内外超大城市治理先进要素和创新资源。
以高水平开放彰显治理国际范。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推动教育、文化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和交流环境。要推动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现代社区建设,完善国际社区数据共享机制,聚力营造现代化人居空间、引领现代化数字服务、创新现代化治理模式,鼓励辖区外国人参与超大城市治理,更好满足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需要,提高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国际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营造治理好环境。在高水平开放中整合全球资源和要素赋能城市治理,统筹各方面治理力量,培养适应高水平开放和现代化治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超大城市服务能力,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进城市安全体系与能力建设,强化数字安全技术支撑、夯实数字治理底座,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有序流动,打造更加安全、稳定、可信的数字环境,构建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新安全格局,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在开放中保障超大城市治理安全运行。
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治理影响力。坚持胸怀天下,以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姿态推动城市治理,注重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推动多元文化融合,举办更多重大国际性会议、体育赛事、文旅节庆等活动,为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为全球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范例。要不断提高超大城市国际传播效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重庆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传播话语与叙事体系,加强经验共享和国际合作,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实践故事,讲好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的创新范式,讲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庆故事”,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为推进全球城市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