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英文为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始建于1950年,是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四川外语学院(1959)五个阶段。2013年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大事记

3月,根据中央关于培养俄语干部的指示,西南军区作出决定组建俄文训练团。

1月,西南军大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训练团改为附设俄文大队,直属校部领导。

5月21日,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0月,西南高等教育管理局随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撤销而撤销,学校改属中央高等教育部领导。

5月25日,为适应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满足中等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程的迫切需要和对外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增多的需要,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改为“四川外语学院”,设四年制俄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并陆续开设法德语专业。郭沫若同志为学院题写院名。

5月,由于专业增多,招生人数扩大,校舍不足,经四川省高教局决定,暂借北碚歇马场农机校校舍使用。学校决定英语系(包括法德语专业)迁该址上课。9月,根据教育部计划,四川省决定成立重庆外国语学校。学生从小学三年级招起。外语语种有俄语、英语,按教育部《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川外被指定为接受外国语学校毕业生的十二所高等学校之一。

1月,英语系等从歇马场原农机校校址迁入北碚文星湾原西师工农速中旧址;12月,北泉三花石院本部全迁北碚文星湾。

1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鉴于西南政法学院撤销,四川外语学院由北碚迁往沙坪坝烈士墓原西南政法学院校址。

12月,学校成为四川省唯一实行军管的高校。

4月,学校恢复招生、招收首批工农兵大学生。

全国恢复高校招生。

1月,学校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

6月6日,邓小平就四川外语学院德国专家关于学校校址问题的来信作出批示,由司法部、教育部和四川省委各出1人组成3人小组,共同处理西南政法学院和四川外语学院校址问题。最后决定:两院都要办,原校址一分为二,两校共用。川外校址最终确定为沙坪坝烈士墓。

3月14日,中央决定重庆市为直辖市;8月,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重庆市人民政府领导。

1月29日, 学校顺利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条件验收。

4月14日,教育部下发文件(教发函【2013】79号),正式批准我校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文件明确指出,学校为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由重庆市管理,发展所需经费由重庆市统筹安排解决。5月1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名揭牌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