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要闻

首页 > 川外要闻 >

学校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干部大会

2025-02-22 点击数:[]

2月21日,学校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干部大会。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市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全体组织员、科研平台负责人,科级干部、教代会代表、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红岩干部大讲堂”分别由校长董洪川和副校长王仁强主持,邀请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胡开宝教授分别作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探讨》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学科的转型与发展》的专题讲座。两位专家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外语学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精彩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为与会干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会议第二阶段由党委书记邹渝主持。首先,董洪川就2025年春季学期工作重点进行了详细解读,部署新学期工作。董洪川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成立75周年。学校将2025年定为改革攻坚突破年,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进增效、系统集成、守正创新、空间突破,将重点开展“十四五”规划终期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新一轮学科评估和本科、硕士、博士专业优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培育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大国家级奖项,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申报。董洪川要求,2025年,学校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二是优化规划、重点攻坚,奠基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坚持依法治校,持续加强内部治理。董洪川强调,当前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全校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新学期工作。

邹渝以《锐意改革,攻坚突破,面向2035远景目标奠基高质量内涵发展》为题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聆听两位专家的讲座获益匪浅,学校全体干部要识大局大势,看清大方向,科学应对人工智能对外语学科发展带来的挑战;学校的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定外语底色,同时谋划大谋略,在危机面前不乱阵脚,准确思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学校建校75周年之际向社会各界和校友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邹渝强调,学校将今年设定为“改革攻坚突破年”,总要求是“深化改革”,这是持续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体现;总基调是“稳进增效”,要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基础上,更加凸显特色创新、提质增效;总任务是“攻坚突破”,要在资金资源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国家级重大项目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总方法是“系统集成、守正创新”,要求全校上下一盘棋,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要收好官、布好局、奠好基,着眼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谋划和开展工作。

邹渝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定攻坚克难,在改革发展上力求新突破。一是推动党建工作迭代升级。要积极助推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开展学校政治建设“铸魂行动”等六大行动;要进一步提升打造品牌、发挥特色效应,在打造学校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推动基层党建纵深发力,力争实现市级及以上层面党建“双创”工作标杆学院的突破;党风廉政建设、巡视整改和巡察工作清廉高校建设等还要长抓不懈。二是推动高质量内涵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进位争先,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在科学研究上转化促优,加强高层次科研基地和团队建设;在教育教学上常改常新,加强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和申报;在人才培养上凸显特色,进一步夯实“1368”新文科教育改革范式;在师资队伍上注入动能,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在内部治理上提质增效,加强党内法规工作系统化建设,推进“数字川外”建设,以AI赋能教育数字化和教师转型。三是要推动川外辨识度的提升。要在融入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上凸显新成效;要在教育服务科技人才方面凸显成效;要在推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方面凸显成效。

邹渝要求,新学期,全体干部要求精求进,在担当作为上展现新气象。要锐意改革、攻坚突破,有定力、有决策、有行动,把“干字当头、唯实争先”的要求贯穿在今年的工作中,以求精求进的精神推动工作,以担当作为的姿态开拓创新,充分把握大局、大势,大谋、大干,取得大收获,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贡献力量,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展现作为,面向2035远景目标奠基高质量内涵发展。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