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要闻

首页 > 川外要闻 >

第二届全国话语译介与传播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25-05-20 点击数:[]

5月16-18日,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翻译学院承办,《上海翻译》编辑部、《英语研究》编辑部、《外国语文》编辑部、《翻译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话语译介与传播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94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学生齐聚川外,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话语构建与国际传播”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我校党委书记邹渝致辞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威教授致辞

我校党委书记邹渝、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威教授分别致辞。邹渝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已成为当前国家重大战略,本次研讨会是助推党和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积极举措,正当其时、适逢其势。张威表示,当今国际社会形势下,话语就是权力,权力就是话语。从国家发展战略到学科设置都急需加强话语解读和传播研究。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非常乐于搭建外语学科交流互动平台,支持专家学者交流发声,彰显人文学科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我校翻译学院院长李金树主持开幕式。

在主旨发言阶段,8位专家学者就翻译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发表演讲。

bea53dcf0dcdc66ce4bc29549a51bde.jpg

8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

浙江传媒学院施旭教授发表了题为《文化话语视阈下的中国外交》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乱象交织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面临重大挑战,从“文化话语”视角阐释了当今中国外交的特点规律。他提出外交实践最主要、最重要形式是以语言和媒介使用为特点的社交活动,要理解新时代中国外交,必须首先认识指导支撑其话语实践的中国话语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外交使团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作为,进一步展示了中国话语体系在外交中的影响作用。

郑州大学杨明星教授做了题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经典化生成四维模式》的主旨报告,指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经典化模式,“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经典化生成已由当前的“构-译-传”三维互动,向“构-译-传-行(践行)”四维互动发展,即展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的知行合一风范和国际公信力。

苏州大学陈大亮教授以《什么是译话——生成逻辑、概念阐释与理论价值》为题发表演讲,为解决如何命名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翻译研究这个术语的困境与症候,提出“译话”新概念,并界定其概念内涵,描述其理论功能,进一步讨论译话与译论的关系。

我校胡安江教授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展开讨论,他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体制机制建设、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和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方面,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要改观体制缺失、机制缺席、话语困局、翻译困扰与传播困境,推动构建全领域、全要素、全媒体的中国文学国际传播新格局,需要社会各界从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实践论、价值论入手,共同营造合作共商、资源共享、行业共治、激发共情、协同共建的翻译传播跨界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机制。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多模态传播研究》的主旨报告,他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多模态传播,综合运用传播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理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在不同模态下的呈现与传播及其效果开展研究,提出优化多模态传播策略,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国际认同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总编辑高岸明做了题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实现话语建构与传播的根本性变革》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新时代,要做好中国话语的译介与传播工作,必须着力打造体现民族性、全球性、包容性的话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效果为导向,在内容、表达、体系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进行系统优化。

中国传媒大学刘俊教授以《网络视听时代国际传播中的话语体系创新性建构》为题进行演讲,他指出微视听与微叙事近年来成为达成中国国际传播成效的一个创新突破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情感的联结,为探索中国国际传播新体系、新路径提供了思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与传播政策:价值、原则与主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与传播具有服务国家战略、重塑国际话语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相关研究既要突出中国政治话语内涵解读与跨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也要重视国际传播导向的中国政治话语翻译能力综合评价,更要强调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基础信息及政策规划的咨询价值,实现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与传播的实践、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位一体”融合发展。

分论坛现场及小组汇报

本次会议围绕会议主题设置5个分论坛,分别就话语的时代内涵与属性、话语译介传播与中外文明互鉴、中国对外话语译介传播的历史脉络、话语译介与传播的跨学科阐释、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传播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6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

会议闭幕式由我校翻译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主持。各分论坛主持人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张宇编辑做了宣讲。大连外国语大学刘晓晖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她认为本次大会以“问题导向”为牵引,以“理论创新”为驱动,以“多学科融合”为路径,进一步凝聚了我国话语译介与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共识,拓宽了中国学术向世界发声的话语通道,她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主旨发言专家、分论坛发言代表以及为大会默默奉献的会务团队致以衷心感谢。

大会合影

会议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来源: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