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点击数:[]
2025年1月3日上午,“红岩思政”铸魂育人研讨会暨新文科建设:“以文化人”系列丛书发布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立德楼歌乐书院举行。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显良,重庆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姚飞,副总编辑雷少波,社文分社社长张慧梓,我校党委书记邹渝,党委常委、副校长卢波出席本次研讨会暨发布会,重庆大学出版社相关编辑,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丛书分册主编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发布会。研讨会由卢波主持。
发布会上,卢波领学《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第三部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部分重要内容。他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以丰富的文化内容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感染人,引领学生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作为学校以文培元、以文育人丰硕成果的系统总结,新文科建设:以文化人系列丛书是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高校铸魂育人使命的一次探索实践,也是学校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喜事。
“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外语教育和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姚飞在致辞中表示。他介绍了重庆大学出版社基本情况,以及文化育人系列丛书出版情况。他认为,丛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育人导向,不仅是对新文科建设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的有力回应。他表示,重庆大学出版社将进一步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同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文化与育人的深度融合。
丛书执行主编苟欣文介绍了丛书编撰出版情况。他表示,川外75年校史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丛书的诞生既70周年校庆的后续成果,也得益于学校新文科建设的重大机遇,是从学校七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文化共识、红岩精神研究到文化育人成果的转化利用,在学校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引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作为丛书主编,他也代表全体编写组感谢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对文化育人项目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党委行政对学校文化育人成果的细致梳理和对新文科建设项目的支持;感谢丛书项目组领衔专家和全体作者;感谢重大出版社为丛书出版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随后,与会领导共同为新书发布揭幕。
在“红岩思政”铸魂育人研讨会环节中,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红岩思政”育人品牌的内涵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红岩思政”育人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红岩思政’是具有鲜明重庆辨识度的思政育人品牌。”李林齐在讲话中指出,“红岩思政”是将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而凝练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标志性、显示度的思政育人品牌。川外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学校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红岩革命文化资源优势,组建红岩精神党史宣传团队、上好红岩思政课堂、办好红岩故事展演、育好红岩文化作品,探索出红色元素的外语院校育人模式。新文科建设以文化人丛书围绕以文化人,从红岩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等多视角切入,是对学校多年来文化育人成果的全面深刻总结和梳理,也是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成果。希望学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本的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红岩思政”品牌和教育强市建设贡献更多川外力量。
“从红色思政到‘红岩思政’,四川外国语大学有独特优势。”白显良在讲话中表示,重庆“红岩思政”在全国范围内极具代表性,推进“红岩思政”、打造有辨识度有影响力育人品牌,就是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认为,“以文化人”系列丛书一是站位高远,充分展现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丰硕成果;二是视野宏阔,扎根重庆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又是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性回应;三是体系完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状貌折射,是对川外七十多年办学成果的真实阐释,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世界的广泛论述;四是匠心独运,经历四年的精心打磨,凝聚了集体智慧,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和风范;五是意义重大,对高校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思政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交流发言中,科研处处长、《愿化青春成利剑——时代精神育人》主编林移刚,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国学根柢 世界眼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主编薛红作为分册主编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邹渝在总结讲话中首先肯定了以文化人系列丛书是学校新文科建设、党建和思政育人的重大成果,是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始终秉持和弘扬军大传统和红色基因,始终在红岩文化的土壤中办学育人,将依托“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研究中心,继续做好“红岩思政”育人工作。二是要充分认识红岩精神的育人价值和“红岩思政”的困难挑战。要将红岩精神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研究阐释、传承弘扬,让红岩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从而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将红岩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以红岩精神赋能学校思政教育,教育引导川外学子主动成为红岩精神的忠诚传承者、捍卫者、践行者,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国际传播人才。三是扎实推进“红岩思政”铸魂育人的川外实践。要用好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在深度挖掘红岩资源上下功夫;用好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在创新“红岩思政”载体上下功夫;用好红色之旅实践课堂,在打造体验和创作上下功夫。接下来,学校还要进一步用好“主渠道”,进一步巩固“主阵地”,进一步建强“主力军”,进一步强化“主心骨”,努力培育具有辨识度的“红岩思政”育人成果。
据悉,“新文科建设:以文化人系列丛书”共七册:《千秋青史永留红——红岩精神育人》《愿化青春成利剑——时代精神育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世界多元文化育人》《国学根柢 世界眼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光影浸润心灵——影视艺术育人》《海纳百川,学贯中外——校史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大学生社区文化育人》。丛书由学校二级教授、当代中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重庆市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原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苟欣文教授领衔,组织学校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担纲编撰,围绕“以文化人”主题,分别从时代使命、红岩精神、世界多元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视艺术、校史文化、大学生社区文化等角度切入,比较全面、深入地总结了学校多年来的文化育人成果。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