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文章来源: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 点击数:[]
11月20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我校是论坛协办单位之一。我校在会议期间与重庆仲裁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并派出英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的师生为论坛提供语言服务。

论坛以“加强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200余位中外嘉宾,共话区域法治深入合作,共商命运共同体共建。与会嘉宾认为,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各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与会嘉宾表示,中国-东盟法治论坛是深化中国和东盟法治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要发挥论坛作用,以高水平法治合作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成效。由我校参与联合编撰的《东盟国际商事仲裁实务指引》在主论坛发布,体现了学校在涉外仲裁领域的最新成果。

论坛期间,同步举行分论坛。在第二届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事仲裁论坛上,我校副校长胡安江代表学校与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签署了《深化涉外仲裁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旨在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端涉外仲裁人才。

我校英语学院、翻译学院、商务英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共计55名师生为本届论坛提供了包括同传、交传、随团翻译、文稿翻译在内的语言服务,为服务重庆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了川外力量,获得中外嘉宾高度赞扬。

(来源: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