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要闻

首页 > 川外要闻 >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社会实践支队到我校交流座谈

2025-11-22 文章来源: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点击数:[]

11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社会实践支队一行来访我校,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乡村全面振兴、社会治理创新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党委书记刘嗣方出席交流会并作主旨报告,党委副书记苟朝莉致欢迎辞。

苟朝莉代表学校对苏世民书院师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此次来访是中外人文交流和多元文明互鉴的重要体现,是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契机,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歌乐书院迭代发展。希望此行能为日后双方加强交流,推进合作,实现共赢奠定良好基础。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苏世民书院Deep  Dive支队指导教师唐晓阳代表清华苏世民书院对川外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指出此行旨在通过走进具有国际声誉的外语高等学府,加深各国学生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了解,并与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一起探讨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学校党委书记刘嗣方应邀作题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及重庆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重庆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重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叠加多重国家战略,在我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以来,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成功探索了一条富有首创性、极具辨识度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成就的“缩影”,彰显出鲜明的治理特色和独特的治理优势,为世界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刘嗣方表示,超大城市实现现代化治理是一个不断迭代、梯次推进的过程,“十五五”是实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积厚成势、整体跃升的关键阶段。重庆正在全面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要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迭代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注重优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强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协同、推动AI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质效、利用国家最新政策机遇增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动能、增强干部队伍数字化履职能力,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继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道路,确保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取得决定性进展。

认真聆听主旨报告后,苏世民书院的学生们反响热烈,踊跃提问。刘嗣方针对学生们问题逐一回答,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愿景、城市治理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问题,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和精彩故事,结合理论和实践,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重庆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的中国特色和治理密码,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同,赢得阵阵掌声。刘嗣方还代表学校向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赠送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一书。苏世民书院也向川外赠送了纪念品。

随后,苏世民书院与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被划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与川外的专家学者就乡村全面振兴、社会治理创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来自中国的马强、美国的李雅兰(Sharon  Li)和缅甸的杨欢(Nan  Aye  Mote)还集中分享了此次重庆之行的感悟。他们认为,此次重庆之行是一场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他们都亲眼目睹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景象,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重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尤其是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新征程上的创新实践。他们表示,在川外专家学者高水平的政策解读与实践讲解下,让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特别是对重庆这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城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希望未来能再次到访重庆,为推动重庆与各国地方的友好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期间,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和国际处的相关同志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带队老师相互交流了书院建设的成功经验、特色举措和发展成就,重点探讨了川外歌乐书院未来的国际化迭代升级、关于申请创设高水平全英专硕项目的前景,以及双方共同打造社会实践基地的可能性。

中共重庆市委外办秘书处负责人、重庆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师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流座谈。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