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月16日,学校召开本学期秋季学期期末干部大会。全体在家校领导、中层领导干部、组织员、科级干部、辅导员,市、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教代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邹渝主持。
会上,歌乐干部大讲堂活动持续开展。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惠、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谌华侨、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文飞、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婷、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朱士松分别以《协同联动,融合创新,聚优城市,推动教师发展,支撑赋能体系落实落地》《六学为基,六计为要,国际化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谋发展,融合创新育英才》《党建引领培养卓越复合商科人才》《当代中国研究院建设情况》为题,汇报了各自单位2024年的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果。
校长董洪川以《改革风劲催奋楫,更扬云帆立潮头》为题作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部署。他从坚持党建领航,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围绕重点发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对标发展所需,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着力深化改革,现代化内部治理提质增效几方面总结了2024年学校在党的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校地合作、社会服务、民生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24年学校围绕“深化改革年”目标任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积极开展学位点增列,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内部治理等获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学校要在推动学科专业进位争先、强化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推动内部治理体系集成,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75周年华诞献礼。
邹渝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为题作总结讲话。他指出,2024年是“深化改革年”中,学校以攻坚见成效,全面共享改革成绩:一是以改革助推高标准党建。建立健全中央市委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构建“一平台两载体三层级”融合矩阵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干部队伍水平提升,体现出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鲜明特点。二是改革实现高层次突破。成功增列4个博士硕士学位点;增列全国首批翻译专业博士点,全国首批区域国别学硕士点;学位点覆盖学科门类由5个增加到7个,实现学科突破。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科研奖项历史性突破;省级科研获奖数量和等级创历年新高。重庆市新型培育智库实现零的突破;获首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省级科普基地实现零的突破。三是改革推动高水平提升。“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项目均以优异成绩通过终期验收,获批“2024年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学生在多项国际级、国家级赛事中获奖;多名教师获得高水平人才称号、连续三年获批黄大年式团队。《英语研究》在全国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辑刊语言学类排名第一;《外国语文》当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四是改革提供高效率保障。做好校园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绩效改革、教职工慰问体系、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同志等民生工作;就业率较往年增长;多语言服务重大外事活动获好评,智库成果质与量同创新高。五是改革呈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从链路点趋向体系面、学科专业从内聚性趋向交叉性、人才培养从单学科趋向复合型、科学研究从纯理论趋向高转化、师资队伍从规模化趋向结构化、内部治理从传统式趋向现代化。
邹渝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立当下向长远,系统共谋学校“十五五”和未来。第一要对标任务促落实:对标任务,梳理进度,全力落实“十四五”规划,着力完成后半期指标和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化建设等各分规划;科学开展全过程评估,总结成绩与特色亮点,分析研判问题与困难,提出思考与对策。第二要定位大局开新局。邹渝阐述了“十五五”的重要战略意义:首先“十五五”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五年,在国家、重庆实现2035远景目标中具有战略意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次“十五五”在教育强国、强市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作为国家战略的指引性,作为阶段发展的纲领性,作为重点任务的实战性。再次,“十五五”在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中的实际定位为: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建质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持续推进学校数智教育水平,健全教育国际战略合作体系。第三要着眼五年谋今年。邹渝强调,2025年也是建校75周年,是“十四五”全面收官和“十五五”系统谋划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既要衔接前面五年,明晰优势短板,又着眼未来五年,明确重点任务。
邹渝要求,接下来,学校要融全域强一域,着力共促水平提升。一是现代化能力提升。邹渝表示,2020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干部大会上曾提出 “为什么国际化不够、为什么体制不畅、为什么外国语不强、为什么收入待遇不高、为什么基础不牢、为什么发展不快、为什么改革乏力”的 “七问”。“十四五”即将收官,学校国际化办学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外语学科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新增了博士点,收入待遇保持稳定,办学底子进一步夯实,特色发展稳中有进,改革攻坚卓有成效,实现了干事创业的总体提升。但当前外语院校普遍面临巨大挑战,学校办学资源空间、学科专业发展、国家级高水平成果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未来,学校需要做好守正与创新、综合改革与深化改革、治理与管理、优势与机遇、效率与公平、外语与非外语发展、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七个方面的统筹。二是干事创业韧性提升。邹渝强调,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守住内心,稳住状态,知止知进,为事不乱;扛住压力,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三是底线意识提升。邹渝要求,干部要坚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师德师风、党风廉政等底线红线高压线。
邹渝强调,建校75周年是学校发展的节点,希望全体干部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着眼未来5年重点任务,积极谋划,为学校建校75周年交出满意的答卷,为学校“十五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