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新闻 > 学术活动 >

第十三届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25-11-25 文章来源: 点击数:[]

2025年11月21日至24日,“第十三届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和《外语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围绕语言本体语义及其在大模型建构、量子语言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林克勤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陈维厚教授致辞。他回顾研讨会的发展历程,表示黑龙江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全力支持语义学本土化和跨学科交叉发展,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胡安江代表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将语义提升到“人之为人”的高度,充分凸显语义研究的重要性;呼唤大家在智能时代拥抱技术变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全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我校资深教授王寅先生代表与会学者致辞。他提出3点关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建议:从“认知”到“体认”的理论跨越,倡导构建基于唯物主义人本观的体认哲学与语言学体系,引领中国学术话语走向世界 。

f40b2e858b3c26db666f315da0c6b4f2.jpg

会议共举办10场主旨报告,胡建华、李葆嘉、冯光武、王寅、刘利民、黄东晶、张翼、易绵竹、王仁强和叶其松10位著名学者受邀做主旨报告。专家们立足学科前沿,从本体分析到认知体认、从传统语义分析到大语言模型应用和量子语义学建构,多维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他们不仅探讨“语法中的局部性”、“意义整体论”等经典理论问题,更深入剖析“量子语言学和人工智能赋能词典编纂”、“俄语大模型语义解析”等数智化时代的前沿课题,甚至开始建构普通语义学,已经形成多维研究语言语义的学科架构。

4de11ea00a502f88a5ff8a82960780b1.jpg

(图片按发言顺序排列)

会议设有5个分会场,60余位中青年学者就词汇语义、句法语义、认知语义、多语言语义对比、以及数字人文视域下的语义计算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批中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国语义学界新生力量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强劲的创新精神。

闭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滕仁研究员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李洪儒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将主旨报告置于人文语境,分别诠释各类报告的学术价值;向黑龙江大学李锡胤、华劭、张家骅、郑述谱两代学者70多年来形成的求真务实的学术传统致以崇高的敬意。

f4a2972fdb963948f24e18e6d760a380.jpg

“全国语义学学术研讨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是我国语义学领域的权威品牌会议。本次会议昭示我们:语义学基础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国外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本土化依然是重点,普通语义学的引进和建设势在必行,AI大模型是新时代语义研究的有效工具。

(与会人员合影)

来源: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