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新闻 > 学术活动 >

2025年成渝地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联盟第三届年会在我校举行

2025-11-25 文章来源:区域国别研究院 点击数:[]

11月23日,2025年成渝地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联盟第三届年会暨智库服务国家战略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成渝地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智库联盟秘书处主办,我校区域国别研究院、科研处联合承办,吸引了成渝地区近50所高校、60余家区域国别研究机构的近15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举。我校副校长王仁强出席大会并致辞。

王仁强在欢迎辞中回顾了联盟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联盟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步成长,作为区域国别研究的“思想共同体”与“智力聚合器”,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斩获丰硕成果,充分印证了联盟组建的前瞻视野。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区域国别研究需紧扣国家与区域战略,聚焦“一带一路”核心议题,深化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协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他表示,川外将持续与成渝兄弟院校携手,共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地,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智力动能。

四川大学原副校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石坚教授在讲话中指出,联盟已逐步成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支撑地方开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表示,本次会议为汇聚学界智慧、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搭建了高端平台,通过深度研讨可进一步厘清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路径,推动研究范式创新,促进知识生产与国家需求、地方实践深度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提供坚实学术支撑。此外,石斌还以《亚太安全环境概观》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与热点问题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同时,区域国家普遍重视发展合作,东盟中心地位及多边机制发挥关键稳定作用,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通过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推栋“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亚太注入稳定性与建设性力量。

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唐旺虎回顾了全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重要成果,特别肯定了成渝地区依托“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在东南亚、南亚研究领域形成的鲜明特色。他指出,区域国别学的建立既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他强调,未来学科发展需以多学科融合与政产学研协同为支撑,加大政策、经费与人才投入,聚焦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民间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学科资政能力与国际影响力。唐旺虎在以《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咨政能力,高水平服务发展大局》为题作了主旨。他指出,区域国别学兼具鲜明问题导向与交叉学科特质。他强调,要以多学科联动为核心,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创新机制,通过完善政策支持、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国际平台等举措,提升对象国研究水平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服务国家大局、对接成渝战略的核心目标。

重庆市委外办秘书处处长冯仁勇以《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路径与展望》为题作主旨报告,紧扣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核心主题,提出四大实践创新维度。他强调,必须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依托元首外交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深刻阐释内政与外交、发展与安全、官方与民间、全局与局部的辩证逻辑。他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提出“五度”实践路径——提升国际事务参与度、强化要素集聚度、激活交往活跃度、优化开放环境舒适度、打响城市品牌知名度,以高质量研究服务赋能区域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助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当日下午,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分组讨论。本次年会首次将川渝地区同领域高校智库单位精准对接,设置“中东、非洲、拉美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东亚、东南亚、南亚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欧洲、美国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三大平行论坛,学者们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开放实践分享经验,新成员单位也介绍了机构概况与研究计划,现场交流热烈、成果丰硕。

本次会议参会规模较前两届显著增长, 23所高校申请加入联盟,充分彰显了区域国别研究在川渝地区的蓬勃发展态势。通过深度研讨,与会者凝聚了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共识,提出了前瞻性实践路径,为成渝地区区域国别研究注入新动力,有力推动了智库联盟在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来源:区域国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