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4 点击数:[]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本单位职责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充分发挥外语教育优势,积极发展相关学科专业,形成了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结合外语优势和特色,服务社会,为提升重庆的国际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重庆产业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建校六十余年来,川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重庆市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为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二)学校机构设置
学校内设机构分为党政管理、教学科研、教学辅助、后勤保障、群团组织和其他临时机构等。党政管理机构是学校中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机构。教学科研机构是直接从事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教育管理的机构。教学辅助机构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是为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机构。群团组织特指工会、团委等组织机构。临时机构是为完成学校的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的机构。
学校现有24个教学院(系),2个独立学院,37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部直属的出国人员培训部;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PETS、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等国家级考试点,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基地。
二、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结构说明
2015年学校实现总收入54904.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568.58万元,增长23.84%。其中财政收入为29628.98万元,较上同期增加4841.68万元,增长19.53%,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53.96%;事业收入21958.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88.25万元,增长33.32%,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9.99%;其他收入3316.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8.65万元,增长7.75%,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6.04%。
2015年学校总支出为54067.68万元,各项支出及比例为:工资福利支出为15032.81万元,占总支出27.80%;商品和服务支出为8178.23万元,占总支出15.1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为8342.29万元,占总支出15.43%;债务利息支出为2473.72万元,占总支出4.58%;其他资本性支出为20040.63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例为37.07%。
(二)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2015年预算收入共计49861.5万元,较上年增加5043.06万元,增加18.82%。其中:2015年预算财政拨款19700.9万元,实际为29628.98万元,差额9928.09万元,财政补助收入大大超出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本年中获得专项经费较上年有在幅度增长,获中地共建专项900万元,化债经费2000万元。全年实现事业收入21958.75万元,超过年初预算7898.14万元,增幅达到35.97%,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学费、培训费等其他教育事业收入增长较大。其他收入主要为学校联合办学收入、招投标收入及其它零星收入,本年决算收入3316.83万元,较年初预算减少12783.17万元。
(三)收入支出与上年度对比分析
(1)与上年度各项收入对比
2015年度学校收入有所增加,全年实现收入54904.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568.58万元,增长23.84%。其中财政收入为29628.98万元,较上同期增加4841.68万元,增长19.53%,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53.96%;事业收入21958.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88.25万元,增长33.32%,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9.99%;其他收入3316.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8.65万元,增长7.75%,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6.04%。
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补助收入所占结构比例在有所下降,2015年结构比例为53.96%,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所获化债补助专项资金2000万元,较上年减少1000万元。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渐趋于饱和,学校事业收入增长加速,随着今年总收入的增加导致其结构比例有所增长,由2014年的37.15%增加至39.99%,其他收入主要为联合办学收入、捐赠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及其他零星收入等构成,来源比较稳定,占总收入的比例在6.04%左右。
(2)与上年度各项支出对比
2015年,学校总支出为54067.68万元,较上年增加4984.45万元,增长21.95%。
1.工资福利支出及其增长原因。
工资福利由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各项构成,2015年,工资福利支出15032.81万元,较2014年增加1391.88万元,较上年增长1.14%,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本年末在职职工1101人,较上年1120人减少19人,其次是实行绩效工资使支出增幅较大,除新进人员外,工龄及正常职务晋升等原因使工资福利各项支出均有所增长,其他工资福利支出主要为支付的外籍教师工资、临时工工资及长聘编外人员工资,为满足扩大办学的需求,各项支出逐年增长。
2.商品和服务支出及其增加原因。
2015年,商品和服务支出8178.23万元,较2014年增加1428.40万元。
2015年,学校在财政状况非常严峻、经费短缺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并稳步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尤其加大了对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博士点建设、科学研究及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经费投入。体现在:
①资队伍建设方面。
2015年,学校投入师资培训费281.62万元,较2014年增加100.27万元,增长55.29%。截止2015年末,学校有在读博士25名,在读硕士10名,短期进修100余人,经过多年的大力投入和建设,学校目前有在职教职工1101人,其中专任教师769人,占在职职工的比例为68%。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3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60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5.50%,研究生学历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0人。
②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学校通过中地共建和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逐年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了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需求,学校教学实施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学校有各类专业实验室16个,2015年学校建成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重点实验室和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有汉语国际教育多语种背景下的中介汉语语料库分析实验室、对外发展研究及涉外高端人才实训中心和媒介融合实验中心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在建,外语语言实训中心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累计投入经费近3000万元。
③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继续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2015年共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00余万元。建成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三个,即德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RCP”应用型广告人才三维孵化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外向实践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同时,学校投入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经费150万元。建设校级品牌专业5个,即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形成了“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三级特色(品牌)专业”布局态势。组织申报了“广播电视新闻学”、“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和“电子商务”4个新办专业,经过答辩和市教委组织专家进校实地考察,4个专业均获准推荐教育部审批。
④博士点建设。
在过去一年里,学校扎实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优势学科,并通过优化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方式,促进我校学科结构和学科布局更趋完善和更趋合理。经过近几年的立项建设,我校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指标,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已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要求。
2015年,学校还完成了“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日语语言文学4个市级验收工作。同时,“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我校在重重竞争压力之下,最终申报的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企业管理、课程与教学论5个学科(其中包括3个一级学科和2个二级学科)全部获批重庆市“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并且涵盖了学校70%的二级学科。这5个重庆市“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中包括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和支撑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而社会学科和管理学科两个学科门类实现了市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文学门类的新闻传播学在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情况下荣获市级重点一级学科,这些都无疑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年,中国语言文学取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⑤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继续加大对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累计投入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年,我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总数超过前三年的总和。承担教育部项目5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8项,市社科后期资助项目2项,重庆市教委项目12项、重庆市教育科学项目2项,实现我校省部级项目的稳步增长。同时,我校还承担横向项目3项,校级重大招标及特别委托科研项目9项,校级科研项目26项,青年科研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助11人次,总计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近500万元。
我校2015年还顺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2项,重庆市级项目结项31项,校级项目结项27项。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共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其中专著23部,译著编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发表在权威期刊的论文8篇,发表在CSSCI源刊的论文70余篇;其中涌现了不少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的优秀科研成果。在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的科研成果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⑥教学实践
学校非常重视实践实训环节。2015年,学校新增教学实习基地11个,投入经费35余万元,使我校教学实习基地数目达到了87个,有效地满足了学校学生教学实习的需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获得立项建设的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及传播技能综合实验中心”。同时,学校也通过鼓励第二课堂活动,投入大学生六个一实践活动经费20万元,并取得显著成效。
⑦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2015年,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继续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专项投入,坚持“确保质量,打造精品”的原则,以提升课程整体水平。本年投入课程建设经费30万元,学校建成市级精品课程2门(《基础英语(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校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重点课程10门。形成了层次分明、分布合理的优质课程体系。
⑧加大教改立项投入
2015年,学校获得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4项,获专项建设经费100余万元。
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015年,学校投教学团队建设经费30余万元,鼓励以课程建设为基础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将教研室建设与课程团队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我校共获评两个市级教学团队,即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和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使我校市级教学团队达到7个。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包含离休费、退休费、医疗费、助学金、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等各项。2015年全年支出7435.11万元,较上年增加2485.67万元,增长50.22%。从其支出明细看,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校2014年退休金出较上年增加了742.82万元,增长40.98%;公积金较上年增加626.05万元,增长229.59%。
(四)机关运行经费、国有资产占用情况等说明。
本单位无机关运行经费,无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三、“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1、与预算数相比
截止2015年末,学校现有各类车辆22辆,本年度学校未新增购公务用车。2015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50万元,公务接待支出50万元,未发生因公出国费用。“三公经费”全年共计支出100万元。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100万,本单位严格按照预算经费额度执行“三公”经费的使用,尽量节俭开支降低接待档次,不存在超支使用“三公”经费的情况。
2、与2014年度相比
2014年“三公”经费发生总额101.9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支出41.9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支出60万元。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三公”经费总额减少1.91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务接待费用有所增加,但公务用车情况有所减少。
(二)、“三公”经费实物量,包括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公务接待批次及人数以及人均、车均等情况说明
2015年因公出国出境组团0次。本单位公车保有量22辆,全年未发生新的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发生公务用车保养运行费用50万元,车均发生运行保养费用约2.27万元/年。全年国内公务接待10批次,国内接待人数136人次,外事接待发生14批次,外事接待人数78人次。共计发生接待费用50万元,人均接待费用约2336元。